2022年4月4日,第71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度科学会议(ACC2022)落下帷幕。为了让广大医师能在第一时间、全方位了解ACC即时发布的临床研究结果和《2022 AHA/ACC/HFSA心力衰竭指南》(下简称新版指南)更新内容,4月8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共同发起的ACC2022心衰热点解读会成功召开。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玮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心衰中心联盟主席、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为民教授以及中国心衰中心联盟执行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董吁钢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京敏教授等众多专家相聚线上,为广大观众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开场致辞
葛均波院士在开场致辞中表示,今年ACC联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CCA),首次邀请中国专家就各项临床试验进行解读。最近几年,有关心力衰竭的诊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天的ACC 2022心衰热点解读活动邀请到心力衰竭领域的众多专家齐聚一堂,对2022ACC上心衰方面的多项热点研究进行分享和探讨,通过不同的观点碰撞,为心衰以及心血管疾病管理带来重要的启发,为我国心衰的管理和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杨杰孚教授表示,本场学术解读会重点围绕更新的2022 ACC/AHA/HFSA 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以及心衰相关的最新重磅临床试验,涵盖了近年来心衰领域的最新前沿内容,亮点众多,期待大家在交流中互通有无、结合我国国情一同探索心衰诊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专题解读
杨杰孚教授: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不可忽视的病因——ATTR-CM
我国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病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占比高,患者预后差,既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对HFpEF的机制的认知在近年来有较大转变,寻找病因是HFpEF诊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ATTR-CM是老年人HFpEF的隐匿病因,在此次新版指南中,重点对ATTR-CM诊治进行了更新,指南推荐使用放射性核素骨闪烁扫描术(99mTc-PYP扫描)诊断ATTR-CM。推荐氯苯唑酸用于NYHA I-III级的ATTR-CM患者的治疗,以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相关住院率。
李新立教授、周京敏教授:ACC 2022 心衰相关LBCT研究概览
此次ACC年会上,设立5场最新重磅临床试验和3场特色临床研究专场,共有39项研究的最新临床被揭晓,为此李新立教授和周京敏教授分别围绕心衰领域相关的7项重磅研究进行精彩解读。
李新立教授首先围绕PROMPT-HF、DIAMOND 试验、VALOR-HCM以及MAVA-LTE 4项研究最新结果进行了要点解读。PROMPT-HF证实了基于EHR的警报系统能够有效指导HFrEF患者的GDMT处方,有助于提高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治疗的规范性。DIAMOND 试验表明在使用RASS阻断剂的心衰患者中,patiromer有助于降低高钾血症风险。VALOR-HCM以及MAVA-LTE队列研究证实了mavacamten在oHC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期待后续同类型研究在中国人群中的研究结果。
周京敏教授结合临床实践,对SODIUM-HF、IVVE、METEORIC-HF 3项研究进行精彩的分享。尽管SODIUM-HF研究没能证实严格限钠(<1.5g/天)对降低心衰临床事件的发生有显著获益,但这不代表临床管理中不需要重视合理限盐,尤其是对于有高钠饮食习惯的患者。IVVE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接受流感疫苗治疗的患者在主要结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流感疫苗组中在肺炎和住院治疗的次要结局方面有所减少。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心衰患者非常关注的话题,在METEORIC-HF研究中,有关肌球蛋白激动剂在改善心衰患者射血分数和运动能力方面的结果令人失望,也说明对这类药物目前不能抱有过高期望,也期待未来有相关新的临床研究带来好的结果。
董吁钢教授:ACC热点追踪-VICTORIA研究亚组解读
董吁钢教授表示,先前基于VICTORIA研究数据的分析证明,接受维立西呱治疗的患者较未接受治疗可以降低10%的心血管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和或首次因心衰住院),ACC 2022上,再次公布了两个亚组分析:HFrEF中射血分数、生物标记物和预后与维立西呱在VICTORIA研究中的预后作用,VICTORIA研究中心衰事件的分级与启示,结果表明维立西呱的治疗获益在不同事件组中保持一致性,也为维立西呱对加强心衰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更好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了良好的佐证。
李为民教授:2022 AHA/ACC/HFSA心衰管理指南带来新认知、新疗法、新管理
李为民教授表示,近五年心衰管理指南/共识更新速度快,代表心衰治疗和认识领域发展迅速,《2022年AHA/ACC/HFSA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作为对2013年指南和2017年指南的更新,对心衰有新认知、新疗法和新管理。对于心衰的分类部分,根据LVEF分类仍然是主流方式,但新指南也衍生了HFimpEF等概念,充分认识到HFrEF中未改善的群体新概念,强调评估再分类,重视EF的变化轨迹。治疗方面,GDMT是HFrEF治疗的基石,“新四联”模式成为主流。HFrEF治疗后EF改善,需要坚持GDMT,预防心功能下降和转向进展期。管理方面,新指南更新了心衰合并多种疾病的管理,同时重点更新了心肌淀粉样变的管理流程,推荐及时识别心衰进展的原因并进行干预。HFmrEF和HFpEF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讨论环节
时隔五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力衰竭协会(HFSA)联合在ACC 2022上发布新版指南,围绕指南对我国心衰中心的建设和心衰管理的落地的启示和参考价值,与会专家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杨杰孚教授:在心衰的分类和分级方面,新版指南将心衰分为4类,增加了HFimpEF的概念,主要还是为了强调对应不同的临床用药策略,这也体现了心衰高质量治疗的理念。
李新立教授:由于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差异,临床研究和指南的发布同临床实践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不论是从病因、诊断标准还是治疗策略的选择方面,新版指南都为我们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蓝本,方便临床医生精准掌握对重点患者进行更加精细的管理,以缩小临床诊疗中不规范的差距。新版指南也肯定了我们编写《中国心力衰竭治疗与管理指南2018》时的一些观点和思维是超前的,期待不久的将来心衰中心能拿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数据。
董吁钢教授:新版指南在HFrHF患者中,对维利西呱和洋地黄类药物进行了2b类推荐,对于Ω不饱和脂肪酸用于心衰的治疗也同样进行了2b类推荐。好的临床研究能为指南提供重要借鉴基础,临床实践同样能推动循证医学的进步。在加强心衰中心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在规范化诊疗的路上我们和国际基本上保持一致。借鉴新版指南,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和中心建设的经验积累,可以为今后我国指南以及共识的修订打下良好基础。
周京敏教授:新版指南单独列出了对心衰治疗的价值声明也是此次更新的一个创新点,这是基于成本效益分析得出的,在临床获益同样的基础上,成本效益更好,也更容易被推荐,也为临床治疗考量提供了药物经济学角度。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指南导向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结合心衰中心的建设有助于继续提高药物标准化治疗,这对落实指南的实施非常重要。
李为民教授:新版指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强调对心衰患者的评估再分类,重视EF的变化轨迹,心衰患者EF即使改善,并不代表整个心肌恢复或左室功能正常,在多数患者中LV结构异常仍然持续存在,这有利于对患者的进一步治疗。结合近5年来中国心衰中心建设的发展,新版指南的公布再次佐证了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的很多观点都不过时,同时也符合我国国情。
新版指南强调了临床实践,近几年通过心衰中心的建设,心衰的标准化治疗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也为心衰中心的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启发。
总结
杨杰孚教授表示,心衰中心建设的目的就是规范心衰诊疗,新版指南能够为心衰中心质控指标的修订提供重要启发,希望通过这次解读能使广大心血管临床医师在心衰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进一步助力心力衰竭患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极大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