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登录

心血管健康联盟官网


我已阅读并同意 相关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账号密码登录
密码登录

心血管健康联盟官网

我已阅读并同意 相关服务条款和隐私政策
快速登录
首页 >
儒道心学2022开幕式丨赓续传承、兼容并包、融合发展 ——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盛大开幕
2022-08-20

image001.png

image002.jpg

“逆行者、守护者”,这是医者对生命守护的样子,也是他们以生命之名,攀向医学的高峰。在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也拉开了帷幕。2022年8月2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大湖名城安徽合肥顺利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心血管病学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共同见证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的盛大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陶仪声,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葛均波院士,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专职副主任杨绪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执行院长严光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孙倍成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蚌埠医学院院长翁建平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涌泉教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洪巨教授等嘉宾。此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也通过线上出席了本次开幕式。此次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林先和教授担任主持。

image004.jpg


开幕致辞

葛均波:筑心血管疾病防线,绘心血管大健康蓝图

大会主席葛均波院士在致欢迎辞时,首先代表大会组委会对所有参加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的专家、学者表达了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热烈的欢迎!葛院士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中国医师节”的设立,更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关怀和肯定,也充分说明了新阶段下人民健康居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当前国内疫情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爆发的形势,心血管医生,不仅要提高技术能力,救治更多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坚决筑牢疫情防控与心血管病防控两道防线。

image005.jpg

“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自创办以来,始终注重医学与人文的结合,倡导回归“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本源。今年的“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进一步弘扬“赓续传承、兼容并包、融合发展”的会议精神,围绕心血管领域前沿性与实用性最新研究成果,设置了18个内容丰富且全面的内容版块,希望能够达到强化人文精神、拓展新视野、启迪新思维、交流新观念的目的。

最后,葛院士表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希望全体与会嘉宾能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多学科、多专业合作交流,创新推动系统、全面、综合的临床诊疗工作,共筑心血管疾病防线,共绘心血管大健康蓝图,以协作共赢之势,为健康安徽、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陶仪声:积极对标先发地区,推进安徽与长三角医疗同质化发展

陶仪声主任表示,一年一度的“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不仅聚焦学术,也放眼民生,全方位探讨心血管领域前沿问题,致力于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据《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2021)》数据显示,作为人口大省的安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心血管疾病区域诊疗中心,稳步实施居民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探索多学科联合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管理的防治模式。在以葛均波院士为代表的众多国内专家学者倡导和推动下,安徽省也在大力促进泛血管疾病管理理念及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在安徽的落地推广,希望能够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整体提升安徽心血管病防控水平。

image006.jpg

陶仪声主任在最后表示,“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不仅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思想的盛宴,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希望安徽省的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儒道心学”这个会议平台,在医疗技术、学科发展和管理模式上,积极对标先发地区,加强交流协作,进一步提升安徽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和研究水平,推进安徽与长三角地区医疗同质化发展,更好地为安徽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刘惠:提升健康安徽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刘惠常务副省长致辞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健康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安徽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强化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全省人均预期寿命77.96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4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4.8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十万分之八,主要健康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安徽省在降低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像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image007.jpg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到“十四五”末,安徽省老龄化人口占比将超过20%,心血管疾病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将更加凸显,加强心血管疾病研究,实现更加科学的预防和治疗,减轻人民群众心血管疾病困扰,不仅是医学专家们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更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奉献所在。刘惠副省长希望“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能够秉承“医者仁心,恪守服务”的宗旨,为全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同时也希望安徽省的心血管病学工作者能够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充分吸取国内外优秀经验,积极切磋,博采众长,继续在心血管疾病防控、临床医疗救治、医疗科技创新等方面潜心耕耘,全面提高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当好人民健康的守护者,精湛艺术的引领者,健康安徽的实践者,共同提升健康安徽建设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名家访谈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理论到实践,泛血管医学的现在和未来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蔓延和加深,血管性疾病的防控形势也日益严峻,国内外学者也都逐渐认识到单个疾病治疗或研究的局限性。“泛血管医学”的出现,让大家对血管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重新认识。在第四届“儒道心学”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开幕式上,特别设置了“名家访谈”环节,由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洪巨教授担任主持嘉宾,特别邀请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葛均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蚌埠医学院院长翁建平教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主任谷涌泉教授,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利用“泛血管医学”这一概念,进一步深化疾病的综合管理,突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血管疾病管理困局。

image009.jpg

 

葛均波院士:实现信息共享,让患者活得更有尊严

葛均波院士表示,由于过度的学科细分,各学科往往会过度关注局部的病变,而忽视全身系统性血管病变的问题,“泛血管医学”提倡从疾病整体的角度,开展多学科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能够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十四五”重点专项中也提出了推动泛血管疾病防治体系的建设。“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通过为泛血管疾病患者搭建一个综合性的管理平台,实现院内各科室间的信息共享,这不仅有利于患者的诊疗,对于“泛血管医学”的发展,也具有极大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健康中国建设,让每个患者都可以更有尊严的生活。


翁建平教授:拓宽医学视野,助力学科建设、医疗质量提升

翁建平教授则通过分析血管内皮细胞与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进一步说明了内分泌疾病与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经验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而且在建设过程中,更是需要书记/院长及全院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运行经验看,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能够进一步促进院内促进各学科专家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从患者的角度,还是从医生、医院乃至整个社会的角度,都可以获得巨大效益。


刘建民教授:“一站式”管理服务,让每位患者都能享受VIP待遇

刘建民教授通过国家级卒中中心的建设及运行经验,进一步说明“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就是患者不动、医生动,医生围着患者转。用“泛血管医学”理念把多种血管疾病看做一类疾病来共同预防、宣教和精准评估,对患者而言,也能够帮助患者一直在健康的轨道上生活。建设“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则可以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全周期管理服务,让每个患者都能享受到VIP式诊疗服务。


谷涌泉教授:独行快,众行远,“泛血管医学”是未来方向

谷涌泉教授表示,无论是脑血管、心血管还是外周血管,每一种血管疾病都是全身系统的局部表现,其发病机制,发病因素和治疗方式大体是相同的,“泛血管医学”理念,则进一步体现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一站式”疾病管理模式极大地为病人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临床医疗效率,可以显著减少漏诊、误诊和不必要的转诊。可以说,学科发展 “独行快,众行远”,对于血管性疾病研究而言,“泛血管医学”是未来方向。


王洪巨教授:整合院内优势资源,落实分级诊疗重任

对于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的意义,王洪巨教授补充表示,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是一次医院在学科品牌、管理、技术上的优势资源整合。同时还能够加强院内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做好大数据管理,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此外,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合作、落实分级诊疗重任,都能够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image010.jpg

主题报告

从危险因素控制,到技术更新应用,全方位助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在“名家访谈”环节之后,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教授主持的“主旨报告”环节,特别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孔祥清教授,分别带来了题为“环境因素对心血管健康及救治的影响”、“FLAVOUR研究看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意义”、“微血管疾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肾周脂肪与高血压”的精彩主题演讲。

 

霍勇教授演讲

霍勇教授通过分享近期最新发表的文章,进一步分析说明,空气污染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希望结合实时环境数据,开展心血管健康风险预警,将科学研究转化为面向心血管患者健康的行动,倡导建立健康人居环境,完善全国范围的心血管急救、预后管理体系。

image011.jpg

王建安教授演讲

王建安教授则通过分享其担任PI、历时七年的FLAVOUR研究(对比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和血管内超声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在具有临界病变的患者中,应用FFR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临床结局不劣于IVUS指导的介入治疗策略。

image012.png


钱菊英教授演讲

钱菊英教授则基于国内外相关指南及多项研究结果,就冠状动脉微血管病(CMVD)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及治疗等诸多内容展开了全面阐述,从而进一步说明,冠状动脉微血管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且CMVD治疗需要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同时兼顾多学科的联合诊疗。

image013.jpg


孔祥清教授演讲

孔祥清教授则分享了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最新发表的研究,证实PRAT传入神经通过抑制DRG神经元的CGRP来维持高血压的效应,详细阐述了高血压治疗的新靶点和新策略。

image014.jpg


Copyright 2021-2022 AI I right reserved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   
苏ICP备16008393号-2     

...

×
...